導磁管內壁腐蝕會改變磁翻柱運行環境,影響設備正常工作,具體影響及處理方法如下:
①內壁腐蝕對磁翻柱的影響:
翻轉阻力增加:腐蝕導致內壁粗糙(粗糙度 Ra 從 1.6μm 增至 5μm),磁翻柱與管壁摩擦阻力增加,翻轉響應時間延長(從 0.5s 增至 2s),液位顯示滯后;腐蝕產生的銹瘤(如碳鋼導磁管生銹形成的凸起)會卡住磁翻柱,導致顯示 “斷層"。
磁信號干擾:腐蝕產物(如鐵銹、氧化層)附著在管壁內側(厚度>0.3mm),會削弱浮子磁信號(磁場強度衰減>20%),磁翻柱無法被有效驅動,出現 “假液位"(如液位上升,磁翻柱不翻轉);若腐蝕導致管壁厚度不均,磁信號傳遞不穩定,變送器輸出信號波動(±0.5mA)。
磁翻柱損壞:腐蝕介質(如鹽酸、強堿)通過導磁管腐蝕部位滲入,會腐蝕磁翻柱外殼(塑料外殼出現麻點,金屬外殼生銹),導致外殼強度下降,易破裂;腐蝕產物進入磁翻柱內部,會加速磁體氧化,磁性衰減率增加 15%/ 年。
②修復與預防方法:
輕微腐蝕修復(腐蝕面積<10%,壁厚減薄<0.2mm):
清理:用細砂紙(800 目)打磨腐蝕部位,去除銹瘤、氧化層,直至露出金屬光澤;用酒精擦拭內壁,去除雜質;若為不銹鋼導磁管,打磨后進行 “鈍化處理"(用 5% 硝酸溶液浸泡 30 分鐘,形成鈍化膜,增強耐腐性)。
防護:在腐蝕部位噴涂 “防腐涂層"(如聚四氟乙烯涂層,厚度 20μm),或涂抹 “金屬防腐膏"(如石墨防腐膏,耐溫≤200℃),隔絕腐蝕介質與管壁接觸;修復后用內窺鏡檢查內壁,確保無殘留腐蝕產物。
中度腐蝕修復(腐蝕面積 10%-30%,壁厚減薄 0.2-0.5mm):
補厚處理:選用與導磁管材質匹配的 “防腐修補劑"(如不銹鋼導磁管選用不銹鋼修補劑,碳鋼選用鑄鐵修補劑),按比例混合后涂抹在腐蝕凹陷處(厚度高于管壁 1-2mm),固化 24 小時后用砂紙打磨至與管壁平齊。
內襯防護:在導磁管內壁加裝 “聚四氟乙烯內襯"(厚度 1mm,與管壁過盈配合),內襯兩端用耐腐密封膠固定,防止介質進入內襯與管壁間隙;內襯安裝后,用內徑千分尺測量內徑,確保均勻(偏差≤0.1mm),磁翻柱能順暢翻轉。
嚴重腐蝕修復(腐蝕面積>30%,壁厚減薄>0.5mm):需更換導磁管,選用耐腐蝕材質(如 316L 不銹鋼、陶瓷、聚四氟乙烯);更換后進行 “水壓試驗"(壓力 1.5 倍工作壓力,保壓 30 分鐘)和 “泄漏檢測",確保無泄漏;安裝磁翻柱前,檢查新導磁管內壁粗糙度(Ra≤0.8μm),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。